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都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绘就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第一张五年“施工图”。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把握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蓝图的必由之路。学习体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精神,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扎实落实、稳健前行。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战略任务,并作出了相应部署。这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庄严承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
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中国教育要担负新使命、满足新期待,把绘就的新蓝图变为现实。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担负新使命。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要求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紧扣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扣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目标,更加自觉、更有成效地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满足新期待。教育不仅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未来,而且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期待自己的教育选择能够更加多样,成长道路能够更加宽广。顺应这样的期待和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都能有机会创造出彩人生。
绘就新蓝图。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都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绘就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第一张五年“施工图”。大力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把握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
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今年的报告直面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夯基础,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抓重点,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报告指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当前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从县域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要聚焦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短板,确保到今年秋季开学前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办学的20条底线要求。特别是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
同时,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各地要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并按照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同时合理分流学生,适当稳定农村学校生源,防止学生过度集中在热点区域的热点学校,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
强弱项,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为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报告指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要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既大力发展公办园,又鼓励支持更多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发挥各级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引导作用,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公办园生均拨款制度、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与补助制度,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并把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
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推动中西部省份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确保到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基本解决普通高中“大班额”问题,减少超大规模学校,满足青少年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补短板,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根据这一要求,财政教育经费要着力向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保障各个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并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都有机会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实现家庭脱贫,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任务。
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等重点地区和初中等重点学段以及流动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贫困儿童等重点群体,实施全过程管理和帮扶,防止适龄儿童因贫困、学困失学、辍学。
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部省合建等工作,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更好地以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夯基础,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保障工资待遇是关键。报告再次强调:“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各地要确保财政教育经费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加强省级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力争用3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严格按照现行政策规定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提升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度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的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通过更加有效的利益联结和机制衔接,培育出更多适应现实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造成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抓根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根本。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关键靠改革。
一是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为广大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坚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进城务工人员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二是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骨干专业,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四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助学体系。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
抓关键,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设“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是党中央作出的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是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举措。
一是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卓越拔尖人才。落实《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点,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加快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三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要按照报告要求,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抓薄弱,办好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学校教育体系来说,继续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要建立健全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促进各类教育融合开放,持续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调动各方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职工教育、老年教育、网络教育,办好全民终身学习周。建立学习成果认可、积累和转换制度,推进校际、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间的学分互认,实现学有所教,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形成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大国。
只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在“更加公平”和“更有质量”这两个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就一定能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成绩,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也一定能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成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关键词: 校企创享联盟